贵州,气候宜人,风景秀丽
是暑期避暑的极佳选择
贵州,更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福地
这里富集红色旅游资源
一连串的红色烙印,镌刻于黔山秀水间
这个暑假,不如到贵州清凉一“夏”
打卡红色旅游胜地
重温峥嵘岁月
追寻红色足迹
上一期,我们一起走进爽爽贵阳
今日,我们一起到“转折之城”红色遵义
重走长征路
01遵义会议纪念馆
1935年1月15日,党中央在遵义城琵琶桥(后改名子尹路)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国革命从这里开始了伟大转折,从此走向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这便是红军长征伟大的转折点——遵义会议。
在遵义会议会址,游客在学习党史、缅怀伟人的氛围中传承红色基因。穆向东 摄
为纪念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纪念馆建立并于1955年10月对外开放,由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遵义会议陈列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等部分组成。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临街而立的门楼上,“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色刻字熠熠生辉。1964年11月,毛泽东主席为纪念馆题写“遵义会议会址”六个大字。
从大门进入,一座镶红青砖的二层小楼静静伫立,穿过宽阔的回廊和精致的转角楼梯,登上二楼,一间屋内,十多把椅子紧凑摆放在一张长木桌周围,桌下放着一个火盆。这是遵义会议会议室,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里连开三天。
遵义会议会址是遵义会议纪念馆的最核心部分,是红军长征“转折点”遵义会议召开的地方。会址房屋原为国民党军第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建筑物由主楼和跨院两部分组成。
遵义会议会址。李先进 摄
遵义会议陈列馆
遵义会议陈列馆为仿遵义20世纪30年代民居特色的二层建筑。馆内设置《遵义会议伟大转折》专题陈列,展线1200米,文物展品1200件。
展览以红军长征为主轴线,以编年带专题,全面系统、生动翔实地展现遵义会议伟大转折历史意义和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转战贵州的重大历史史实。
在展陈形式上,一是力求主展线图片、文字、文物等设计表现形态生动、多彩多姿,波澜壮阔;二是文物陈列要求构图美观,结构严谨,空间感、悬浮感强。文物复制量身定做,重视文物保护;三是大型景观艺术、雕塑、油画等作品为求真实、生动和准确,艺术作品要具有原创性和首创性,达到国内博物馆一流水平。
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址
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古寺巷(今幸福巷28号)。原为国民党川南边防军第2旅旅长易怀之(又名易少荃)的私宅,始建于1933年。整幢楼房背靠桃源山东麓,坐南朝北,是中西合璧一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建筑。
住址于1966年对外开放时,复原了毛泽东住室。1980年1月,复原陈列了张闻天和王稼祥住室。2001年,遵义市对旧址周边环境进行了较彻底的整治,拓展了保护范围,增设了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雕塑像和修建展室487平方米,展室内现陈列有《毛泽东诗词书法艺术展》。
遵义会议期间红军总政治部旧址
遵义会议期间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原为遵义天主堂,系“罗马式”建筑,两侧是一排圆拱的雕花窗棂,镶着五颜六色的玻璃。
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驻遵义后,红军总政治部所辖部门和秘书处机关都设在此地。红军二渡赤水再占遵义后,总政治部在此召开营、科以上干部大会,毛泽东、张闻天等在会上总结了遵义战役胜利的经验。
1984年11月2日,邓小平题写了匾名“红军总政治部旧址”,挂于旧址门楣上。1985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旧址内现复原红军干部大会会场旧址,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李富春、秘书处处长肖向荣办公室兼住室,以及红军总政治部所辖部门和《红星报》编辑室等陈列。
遵义会议期间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
遵义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杨柳街,遵义会议陈列馆右对面,原为国民党黔军旅长周吉善的私宅,是一幢一楼一底二层小青瓦、坡屋面的砖木结构楼房。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进占遵义后,中革军委决定成立警备司令部,刘伯承任司令员,陈云为政治委员。警备司令部的成立,对确保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对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苏区根据地的建立,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4年,遵义市人民政府筹款对旧址易地原样修复。2005年1月,在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之际,旧址复原了陈云、刘伯承住室及警卫人员住室,并正式对外开放。
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住处
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住处位于遵义市老城红军街,旧址原为遵义文人傅梦秋私宅,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时,校长竺可桢曾居住于此。
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潘汉年、黄镇等住于此。现陈列展示邓小平住室、潘汉年住室、黄镇住室以及纪念小平诞辰百年书画展等辅助展览。
此外,遵义会议纪念馆还包含了遵义会议期间秦邦宪(博古)住址、遵义会议期间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等部分。来到这里,可以最大限度重温当年那段峥嵘岁月。
遵义会议会址之夜色。贾庆祥 摄
2023年5月20日起,遵义会议纪念馆实行夜间开放,开放时间调整为早上8:30—晚上21:00。夜晚参观,城市光影的热闹和红色历史的交织,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
遵义市红军街。罗星汉 摄
纪念馆不远处,还有红军街、捞沙巷、1935美食街等特色街区,美食特产应有尽有,一站式满足你的“逛吃”需求。
02青杠坡战斗遗址文化园
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作出了北渡长江,进入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的作战计划;而敌军一路尾随,企图围歼红军,1935年1月28日拂晓,一场血战在赤水河畔的土城青杠坡打响了。这场战斗为一渡赤水争取了时间,揭开了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序幕。
图源:习水县融媒体中心
青杠坡战斗,红军歼敌3000多人,伤亡3000多人。党的两代核心,共和国三任国家主席,一位国务院总理,五位国防部长,七大开国元帅以及500余位开国将军,参加了这场惨烈的战斗,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青杠坡战斗被称为“我军军史上参战级别最高的战斗”。
图源:习水县融媒体中心
为了纪念青杠坡战斗中英勇奋战的牺牲将士,习水县从1980年起就开始对遗址实施保护,并修建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2016年,青杠坡红军烈士陵园入选第六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2017年,青杠坡战斗遗址文化园改扩建工程启动,现已建成为集遗址展示、纪念广场、地下展厅、周边景观绿化及其他配套设施于一体的青杠坡战斗遗址文化园。
图源:习水县融媒体中心
03娄山关景区
1935年2月,二渡赤水后,红军回师攻占桐梓,夺取娄山关,二占遵义城,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八个团,取得娄山关大捷,为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大胜仗。
遵义娄山关。胡志刚 摄
娄山关是大娄山山脉主峰,素有“黔北咽喉”之称,是川渝入黔的交通要塞历代为兵家必争要地。娄山关景区位于大娄山山脉中段,今遵义市汇川区板桥镇境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红军占领娄山关后,毛泽东即兴填词《忆秦娥·娄山关》。篇幅虽短,但气势如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雄关名震中外。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图源:遵义市文化旅游局
景区游玩景点很多,有大、小尖山战斗遗址,娄山关战斗纪念碑、摩崖石刻、诗词碑、长空桥、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等。
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
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采用下沉式建筑风格,吸睛无数,从里面惟妙惟肖的人物雕像到逼真的历史图片,似乎都透着革命英烈们挥斥方遒的豪气,让人从中领悟到伟大的长征精神。
图源:遵义市文化旅游局
诗词馆
诗词馆里面收藏毛主席诗词七十余首,在馆内能感受到中国传统优秀诗词文化的魅力。诗词馆展陈布展分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战地黄花分外香”“雄关漫道真如铁”“江山如此多娇”“敢教日月换新天”五大展区,以时间为主线,结合史实展现毛泽东同志一生中主要的诗词作品。
图源:遵义市文化旅游局
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
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修建于1984年,碑高11米,碑座宽6米。碑体由两根尖顶形巨柱组成,碑体北面镌刻张爱萍同志《西江月·遵义大捷》手迹。基座南面镌刻张爱萍同志“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北面为“红军攻占娄山关”浮雕,东面为《娄山关战斗简介》。
娄山关红军战斗纪念碑。贵州图片库 发
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
小尖山战斗遗址,娄山关战斗中的战斗掩体,又称战壕。在石垒战壕的旁边,立有天然碑石,刻有“遵义战役·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字样,由著名书法家李铎题写,施以朱漆,笔力遒劲雄浑,为书中精品。点金山、大尖山、小尖山一带是当年红军与国民党军激战的主战场。站在小尖山上,南北两面的公路尽收眼底,真正体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豪情壮阔。
娄山关小尖山战斗遗址。 谢国欢 摄
娄山关摩崖石刻
1984年,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老红军战士、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舒同为娄山关题写关名,并镌刻在石壁上。
娄山关管理处供图
游客在娄山关景区游览。杨国庆 摄
毛泽东词碑
诗词碑位于笋子山的下方山壁, 始建于1973年。该词碑宽25米,高13.55米,用396块大理石嵌成碑面,镌刻了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手迹。
图源:遵义市文化旅游局
西风台
西风台景点海拔1779米,是娄山关景区制高点登高望远的最佳选择。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晨起的日出,傍晚的落日余晖,可以极目远眺,看四周山色葱茏、气韵生动、景色壮美。在这里还能领略毛主席诗词里的山海和日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仿佛是对娄山关风景最好的描述。
图源:汇川区文化旅游局
图源:汇川区文化旅游局
娄山关大捷
图源:遵义市文化旅游局
图源:遵义市文化旅游局
重温红色历史、汲取力量后可在板桥镇和汇川区品尝娄山黄焖鸡、冷水鱼、板桥豆腐干、米皮、蛋包洋芋、羊肉粉等美食。
04苟坝会议会址
1935年3月10日至12日,中央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后,在苟坝村召开了著名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苟坝会议。
游客在苟坝会议会址,实地体验红色文化。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孟祥可 摄
苟坝会议上,取消了进攻打鼓新场的冒险军事行动,避免了红军再一次全军覆没的危险;成立了长征中的三人军事领导小组,毛泽东进入了党和红军的核心领导地位。中国党史专家认为:苟坝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续篇,四渡赤水的关键点,是确立毛泽东革命生涯领导和指挥地位的历史起点。
苟坝会议会址。图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苟坝会议会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苟坝村,是一座老式黔北农家三合院,传统木结构的瓦房。苟坝会议会址见证了改写中国命运的历史瞬间,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图源:遵义市文化旅游局
苟坝会议会址往北1.5公里处就是苟坝会议陈列馆,陈列馆于2014年10月全面建设完成,馆内运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物、文献、图片资料和雕塑、绘画、场景以及声光影像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全面再现了8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在遵义苟坝的活动情况。
红军长征时期的马灯(复制品)
苟坝会议陈列馆内复原的会议场景
参观会址后,附近的花茂村山水田园如诗如画,不容错过,更有簸箕宴、盬子鸡、冷水豆花等美食等你来。
05四渡赤水纪念馆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至5月9日渡过金沙江,红军四次飞渡赤水河,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
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包含四渡赤水纪念馆主馆、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红军医院纪念馆、红九军团陈列馆、贵州航运博物馆、赤水河盐运文化陈列馆、土城古镇博物馆等馆群。
图源:习水县人民政府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位于习水县土城古镇,主楼是原川南联防军司令官别墅、红军长征一渡赤水期间红三军团司令部土城驻地。2009年建成开馆,2017年提升改陈,充分利用声光电,以文字、图片、实物等展陈方式,展出了731位女红军的英雄事迹,系统收录了4113名女红军的名录。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巾帼文明岗、贵州省巾帼文明岗。
女红军纪念馆 习水县文化旅游局供图
红九军团陈列馆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陈列馆位于习水县程寨乡石门村岔口坝,原为当地杨氏宗祠,1935年红军四渡赤水期间,红九军团曾在程寨乡一带活动,负责掩护中央纵队的行军,此地便作为红九军团司令部驻地。
红九军团陈列馆坐西南向东北,为清顺治年间,木结构小青瓦顶四合院建筑,前殿为一戏楼,戏楼上保留有6米长的戏剧人物木刻,人物形态各异,花鸟草虫栩栩如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东西为二层厢房,越过天井,内殿内供奉有杨氏宗祠神龛。陈列馆通过翔实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文物,展示了红九军团的建制沿革,血战湘江、掩护主力,挺进黔北、保卫遵义,智取程寨、激战箭滩,四渡赤水、声西击东,乌江北岸、诱歼黔军,飞越乌蒙、攻占会泽,巧渡金沙、胜利会师等一系列内容。是讲述红九军团最为详细的博物馆。
赤水河盐运文化陈列馆
陈列馆主体建筑土城盐号当时为“仁案川盐委托大业公司办事处”,位于土城古镇长征街,是至今赤水河畔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盐号。它建于清朝晚期,占地468平米,为石、砖、木结构建筑,坐南向北,正门为八字朝门,屋内有四合天井,两侧有四大盐仓。1935年1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抵达土城,在土城盐号开仓分盐,解决了当时军民的用盐之需,为红军一渡赤水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007年建成开放,2009年5月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贵州省第二批免费开放的纪念馆,2020年12月,成功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近日,四渡赤水纪念馆红色文化遗产旅游案例成功入选2022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土城古镇,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红色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胜地,还是一个气候宜人、宜居宜游的生态绿地。漫步古镇老街,怡然自得,更有苕汤圆、黔北麻羊肉、春卷、苕丝糖等美食丰富旅程。
图源:习水发布
夏日来临,暑期新一轮入黔研学旅行高峰即将到来,遵义市文旅部门统筹谋划了70余场夏季避暑主题文旅活动,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
遵义全市94家A级景区推出面向全国在校中小学生、在校大学生的景区门票免费优惠:6月16日至8月31日,全国所有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在校中小学生、大学生,凭学生证和身份证(户口簿、护照、往来大陆通行证),享受遵义市国有A级旅游景区免门票优惠。
不等了!
这个暑假 来遵义
重走长征路、追寻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