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资讯 > 市州动态 > 正文

毕节市2021年“五一”假日旅游情况综述

日期:2022-05-05 来源: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责任编辑:何瀚章 0 我要评论0收藏

今年“五一”期间,气候舒适,在高速免费、门票减免等利好因素影响下,民众出行热情高涨,全国发生的爆炸式旅游现象,带动我市文旅市场强势反弹。市假日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节前未雨绸缪、提前预判,扎实组织开展联合检查、精心组织推动宣传预热,节日期间强化调度、靠前指挥,局领导分赴各主要景区、各重要节点加强现场督导,市假日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协调联动,切实加强监管和服务保障,坚持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假日平稳运行。据初步测算,今年“五一”我市共接待游客560.8万人次,同比增长90.2%;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3.65亿元,同比增长91.6%;全市主要宾馆饭店平均出租率超过90%,未接到文化旅游安全事故、重大旅游投诉、突发疫情等情况报告,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文明”五统一的目标。

——精心开展宣传造势,市场恢复强劲有力。一是节前预热出实招。节前,我市举办了“抖洞花海•跃动毕节”抖音“直播学院”毕节站活动启动仪式,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名优秀主播深入平远古镇、织金洞、九洞天、化屋等景区,通过他们独特的视角和追寻热点的镜头,通过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新媒体平台,高频次、高密度地传播我市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清凉宜人的气候条件、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进行,让更多的人“了解毕节、爱上毕节”。二是高规格宣传见实效。5月1日下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媒体旗舰平台“央视频”记者实地探访织金洞景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14:12—14:18《新闻直播间》现场连线织金洞景区进行直播,这是织金洞首次实现洞内连线央视新闻频道现场直播,17:20-17:23,播出《织金洞景区使命预约引导游客错峰游览》,18:11—18:13,播出《特别关注:“五一”假期第一天ﻪ各地景区迎客来·贵州毕节》,通过央视平台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打造织金洞景区的知名品牌,充分展示推广“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旅游品牌形象。此外,贵州日报以“一江润乌蒙ﻪ美景醉游人”为题,点赞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景区,贵州广播电视台、腾讯、抖音等平台密集播报,我市成为“五一”期间在“贵州发布”、“贵州改革”微信公众号上唯一3家景区连续发出流量预警的市(州)。三是景区接待强势复苏。在出游意愿高涨和宣传预热精准双重因素的影响下,主要景区游客量恢复到2019年的同期水平,织金洞、油杉河、九洞天、化屋景区及周边共接待游客总人次分别达8.2万、5.6万、6.1万、2.6万人次,人均综合消费达近千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复苏势头强劲。受限流影响,几家主要景区多次发出游客量饱和的预警信息,来自贵阳、六盘水、遵义以及泸州、成都、重庆等主要客源地市场的游客络绎不绝,按照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毕节文旅云》和各景区自身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平台发布的信息,以及高速公路匝道景区支线道路入口等处导流人员的引导,就近分流到其他景区。在主要景区的综合带动影响下,有效拉动了金海湖旅游景区、奢香古镇、阿西里西等周边景区游客量的回升。四是住宿和餐饮形势喜人。全市主要饭店住宿和餐饮重现火爆局面,宏洲酒店、水西大酒店、黔西大酒店、杜鹃花大酒店、永贵荣和酒店等客房出租率超过90%。乡村民宿经过近几年的持续打造,吸引力得到大幅提升,百里杜鹃、阿西里西、化屋景区的周边民宿、客栈一房难求,油杉河景区崔苏坝房车露营基地,花都里、杜鹃花舍等特色民宿均是半个月前就预订一空,景区周边农家乐和餐饮接待单位也重现排队用餐现象。

——精心组织文化活动,文旅供给量足质优。一是红色文化活动唱响主旋律。毕节市博物馆推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五一”劳动节的《北上先锋》主题展,为喜欢红色文化展览的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纳雍县以纪念“五·四青年节”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教育与红色旅游有机结合,机关单位、学校、各社会团体、个体经营户等单位纷纷组织人员到枪杆岩红色生态文化景区、梯子岩红色文化景点、左鸠嘎乡刘兴文英雄广场、厍东关乡李子村党史馆等进行参观学习。二是景区主题文化活动百花齐放。大方县在奢香古镇景区举办“浪漫古镇·春之邀”,油杉河景区举办“邀请网红直播、书法美术家、摄影爱好者走进油杉河”活动。阿西里西景区举办“民族歌舞嘉年华”活动,邀请国内知名音乐人,推出民族歌曲联唱、民族舞等形式多样的文艺展演节目,更有游客吸引力强、参与度高的斗羊大赛、陶艺创意空间、露天靶场体验等趣味活动,不断丰富假日旅游的内容和内涵。黔西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在化屋景区箐口广场组织开展民族歌舞演出,每天于10时30分、12时、13时30分、15时共定时演出四场。特别是织金平远古镇五一期间持续开展的“大唐盛韵五·一潮嗨节”主题活动,通过精彩的幻唐盛世电音节、电竞狂欢、美食盛宴、泡泡嘉年华、灯海艺术节、汉服大赏等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文化娱乐活动,成为了以观光游览为主打的织金洞景区的强力补充,为提升全市旅游目的地文旅消费体验注入了新鲜活力。三是惠民利民便民务实高效。市旅游开发集团公司则加强协调联动,打出了精彩的“组合拳”,实行织金洞+九洞天+百里杜鹃彝山花谷联票优惠,极大地让利于民,使广大游客通过购买联票获得实实在在的优惠。同时,加大“一码游贵州”等便民利民手机应用程序的宣传推广,引导游客和市民通过在线平台实施门票预约、游客容量信息查询等,切实提高信息化服务质量。总之,各县(区、市)通过组织开展假日文化旅游活动,既丰富了假日文化旅游供给,又活跃了假日文旅经济。

——盯紧看牢关键环节,市场运行平稳有序。一是安排部署到位。根据中央、省、市有关安排部署,市领导亲自带队深入重点景区指导。4月30日,副市长丹彤率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局相关人员到织金洞景区督导,对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医务人员配置、游客分流扫码、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并就配齐医务人员和医用物资、规范标识标牌、有序引导游客、加大各岗位服务人员培训和演练力度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节前,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派出10个工作组,对“五一”节期间全市A级旅游景区、文化娱乐场所、网吧、旅行社、星级饭店、文物保护单位等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实地安排部署,要求各文化旅游场所严格执行“扫码、测温、登记”“预约”“一米线”“戴口罩”等防控措施,引导游客错峰出行、游览,科学分流疏导游客,最大限度降低疫情传播风险;严格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及应急值守,切实提高安全风险管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假日文化旅游市场安全有序。4月30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要领导根据省市做好“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召集相关责任科室、文化市场执法支队以及“五一”假日值班人员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安排再部署,确保相关疫情防控文件精神落到实处。二是调度指挥到位。5月1日,根据各旅游景区接待情况,我局发出工作提示,要求各景区切实强化景区承载量管控及游客疏导、交通秩序管理、疫情防控等工作,确保景区安全、有序运行。5月2日,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严格落实沪宁、坤明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的要求,发出重要工作提示,要求全市文化旅游系统进一步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加强值班值守、监测调度和应急处突,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全祥和的节日。根据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同志暗访景区时作出的指示,要求各景区进一步切实维护好景区秩序,做好引导疏导,热情服务,抓好疫情防控工作。5月3日,我局转发了《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五一”假期旅游出行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市)文化旅游部门、局直属单位、文化旅游市场各类经营单位要进一步压实疫情防控责任,严格落实防控措施,强化现场管理,加强客流监测和执法检查,确保“五一”假期疫情防控到位和旅游安全。三是现场督导到位。为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到实处,5月1日至4日,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何正芳深入织金洞、化屋基,5月1日至2日,党组成员郭云翔带队到化屋基、九洞天、织金洞、织金大峡谷、平远古镇等景区。5月4日,二级调研员甘德富带队到百里杜鹃,黔西化屋基、红林乡等开展检查,靠前指挥,现场督导各景区查缺补漏,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确保“五一”节日期间,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工作责任落实、措施到位。截至5月5日中午12点,全市文化旅游行业未接到新冠疫情报告。四是应急值守到位。做好负面舆情监控处置工作,坚决查处扰乱文化旅游市场秩序的各类行为。24小时接受游客电话咨询,受理旅游投诉,妥善处理旅游纠纷帮助来毕游客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遇有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按规定及时上报。全市4A级以上景区均在“行游贵州”旅游提示系统等平台上及时发布景区客流量、车流量、今日提示等实时预警提示信息,引导广大游客合理、错峰出行。

总体来看,今年全市“五一”假日旅游工作超前谋划和部署到位,督导和调度高效有力,成功规避了节前有关舆论风险,假日经济的复苏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但同时也存在涉旅部门和部门、县区和部门联动机制运行效率有待提升的现象,特别是在妥善处置可能会影响地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舆情处置、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认识还不够统一、行动还不够一致等不足。今后工作中,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将切实肩负起市旅游发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职责,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及时、妥善、高效处置涉旅舆情及可能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热点事件。近期,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已对全市农家乐(农家客栈)进行了基础数据摸排,全面掌握全市具有住宿功能的农家乐相关情况,同时,正积极谋划出台《毕节市农家乐(农家客栈)运行管理办法》,拟联合公安、商务、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印发实施,从建设、运行、安全保障、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强化管理,确保全市文化旅游经济平稳运行并稳步增长,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及示范区建设作出新的行业贡献。

下一篇:最后一页
多彩图文更多>>

酷游贵州

手机端

黔行小程序

旅游专题策划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