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资讯 > 文旅活动 > 正文

非遗购物节“云探店”之贵州省丹寨县蓝锦染艺非遗扶贫工坊

日期:2020-06-05 来源:贵州第一旅游网  责任编辑:马刚 0 我要评论0收藏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届时,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快手、东家等网络平台将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近期,中国旅游报社、新浪微博联合推出非遗购物节“云探店”系列报道,展示非遗精美产品和传统工艺,为非遗代言!

蜡染冰裂纹丝巾.jpg

蜡染冰裂纹丝巾

以蜂蜡为画笔

以蓝锦为画布

在苗族绣娘的巧手中

大自然的花鸟鱼虫

便活灵活现地

出现在人们的服饰、包包之上

今天

让我们一起

看看蓝锦染艺的故事吧

蜡染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缬”,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的贵州蓝锦染艺非遗扶贫工坊,精美的蜡染、刺绣作品让人眼花缭乱。多年来,工坊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展民族蜡染手工业,让民间艺术走向生活。

张义苹勾画蜡染图案.jpg

张义苹勾画蜡染图案

蓝锦染艺非遗扶贫工坊负责人张义苹,1993年出生于贵州省丹寨县扬武镇排倒莫蜡染之乡,系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蜡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和大多数苗家女孩一样,张义苹8岁就跟着母亲学习蜡染。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张义苹很早就踏上了外出工之路,但幼时与蜡染相伴的日子成了她浓烈的乡愁。2014年,排倒莫村创办了蜡染合作社,急需画娘,张义苹随即回到家乡。2016年,在县文化部门的帮助下,张义苹成立了蓝锦染艺非遗扶贫工坊,带动周边群众从事苗族蜡染手工产业。她还将在外打工作时学到的现代化服装设计工艺与传统的蜡染技艺相结合,生产出了一批既有鲜明民族特色、又有时尚生活气息的产品。

蜡染手工艺人正在制作蜡染产品.jpg

蜡染手工艺人正在制作蜡染产品

据了解,工坊以村合作社为生产线,以商铺为主要对外展示、推广、体验和销售的场地,采取“村妇联+工坊+合作社+农村贫困妇女”模式,集中妇女到工坊、合作社就业,或以发放“锦绣包”形式居家灵活就业,辐射带动扬武镇排倒、排莫、争光、基加等周边村寨的100余名妇脱贫增收。工坊直接带动就业人员3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3人;原料生产基地、产品生产基地、个体手工坊、合作社等辐射带动就业人员1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0人。目前,工坊年产量达5万余件,年产值达360万元,总销售额150万余元,真正实现了“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的转化。此外,工坊还开展苗族蜡染技能培训,成立至今已培训学员300余人次,并引导培训合格的学员实现创业就业。

抱枕.jpg

抱枕

真丝方巾.jpg

真丝方巾

马鞍包.jpg

马鞍包

桌旗.jpg

桌旗

公文包.jpg

公文包

用蜂窝做成蜂蜡,在布上勾画图案,然后用板蓝根制作的染料给布上色、浸染……这似乎是当地不少女性天生的技能。她们出手成画,图案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鱼、虫为原型,造型生动、活泼流畅。以前,这些只是用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蜡染产品,如今出现在工坊销售区。蜡染服装、包包、桌布、床上用品等摆放有序,产品的每一个底色、每一处花纹无不显露出精湛的蜡染技艺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让我们一起看看它具体的工艺流程吧。

布料洗练.png

布料洗练

点蜡.png

点蜡

染色.png

染色

脱蜡.png

脱蜡

清洗.png

清洗

了解更多非遗产品,请关注非遗购物节。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非遗购物节将在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拼多多、美团、快手、东家等网络平台上线,敬请期待。

下一篇:最后一页
图片新闻更多>>

酷游贵州

手机端

黔行小程序

旅游专题策划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