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资讯 > 新闻头条 > 正文

龙里依托区位优势,打造黔中康体休闲度假基地

日期:2017-11-22 来源:  责任编辑:李代英 0 我要评论0收藏

         作者:王文忠 陈勇

      龙里,贵州交通版图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地方,西部出海通道、贵州交通枢纽汇聚点;毗邻400万人口的大都市。这些优势让一个农业县成为了旅游名县,让20余万百姓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龙里县依托紧邻省会贵阳的交通区位优势,围绕“康体养生度假游、生态田园休闲游、自然原乡回归游”三大主线,优化区域旅游布局,大力实施“旅游兴县”发展战略;依托龙里优越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交通优势和贵阳半小时经济圈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努力打造黔中城市群户外康体休闲度假基地。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龙里县接待游客686.2万人次,是2016年全年250.73万人次的2.7倍;上半年旅游总收入35.88亿元,是2016年全年的1.6倍。旅游已逐渐成为了龙里经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
 龙里县城

谋篇布局:大交通成就大旅游
       龙里距贵阳市20多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8.37%,厦蓉高速、贵新高速、贵广高铁穿境而过,铁路、公路、航空“三港合一”形成立体交通网络。
       同时,贵龙大道的建成通车,以及贵龙纵线一期工程、纵二路、纵三路的建设完善,加上贵新高速龙里西站、中铁站的投入使用,让龙里县形成了以龙里高铁站点为核心,以高速路为轴,以贵龙大道、贵龙纵线为干,各乡镇路网为支的大旅游交通路网,  
       交通区位、自然资源只是前提。如何延伸旅游业态、让游客快进慢游、让更多人吃上旅游饭?
      “打破传统旅游业各自为政、业态单一、景点分散、品质不优的问题;集中财力丰富旅游业态,把景区做精、做细、做透;连点成线,构建大景区、大旅游格局。 ”龙里县委书记刘华龙心里早就有了蓝图,围绕“康体养生度假游、生态田园休闲游、自然原乡回归游”三大主题,构建“一心两翼三区多点”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塑造黔中康体休闲度假首选地和近郊休闲体验游目的地,打造“全国特色生态康旅名县”。
龙里夜景
      蓝图绘就,龙里说干就干。2016年初,投资5亿元的龙里莲花湿地公园休闲度假区破土动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座集河道整治、村庄整治、文化景观、商业街和旅游设施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公园成功开园;6月, 位于贵阳与龙里之间的双龙小镇巫山峡谷景区的玻璃栈道、吊桥等景观对外开放,每天的游客量达到6000多人次,周末达3万人次;今年7月 由贵州云龙旅游集团推出的首个体验性旅游项目——“飞跃丛林”对外营业,吸引了4000多名游客前来体验;龙里大草原升级改造如火如荼;龙架山、猴子沟、十里刺梨沟每天吸引数万游客休闲度假……
莲花湿地公园坝上村
     
      龙里旅游发展风声水气,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各个景区游客热闹非凡。“山谷里很凉爽,鸟语花香,流水潺潺,完全感受不到夏天的炎热,真是避暑的好地方啊!”正在龙里猴子沟度游玩的重庆游客李先生很是满意地说。
2017年上半年,龙里县接待游客686.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8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倍。
 
筑巢引凤;大思路,促进大发展
    
        龙里位于黔中腹地、苗岭山脉中段,境内丘陵、低山、中山与河谷槽地南北相间排列,呈波状起伏,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这里有令人遐想联翩的千古之谜——巫山岩画;有感受田园风光和民族文化神韵与律动的湾滩河民族风情;也有点燃激情、驰骋梦想天地的大草原;还有让您亲近自然的“香格里拉”十里刺梨沟、大自然氧吧龙架山森林公园……
龙里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世界唯一的“跳洞”节隆重而热闹,每年声势浩大的斗牛比赛成为了当地的一种习惯。一年一度的“跳月”、“舞狮”等活动在当地约定习俗。
       巫山岩画
      依托上述优势,龙里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的奋斗目标,坚持以“大思路”抓顶层设计、以“大手笔”抓项目建设、以“大气魄”抓科学决策、以“大战略”推进跨越发展,全面落实“一心两翼三区多点”的旅游发展战略,短短几年时间,交出了一份经济发展好、改革活力足、旅游转型升级快、人民群众实惠多的满意“答卷”。
          2016年以来,龙门武侠小镇、莲花民俗村、福朋喜来登酒店、科普农业科技园、龙里油画大草原等重大旅游项目纷纷落户龙里,总投资超过200亿元。  
       这些旅游项目的投资开发,将龙架山公园至大草原的所有景点串连成线,实现湾滩河农业观光游、大草原景区、油画大草原、水乡旅游生态城、龙门武侠小镇等,与双龙小镇巫山峡谷景区、洗马荷香高寨美丽乡村、十里茶香刺梨沟景区、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八一公园等相互呼应。龙里形成了以莲花湿地公园为核心,龙架山、大草原两翼相衬,中铁生态城、茶香刺梨沟、龙山佛国三区互补,无数美丽乡村点缀的龙里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
  刺梨沟
       此外,龙里大力发展“旅游+”。依托刺梨产业、体育赛事、生态环境,推进 “农体旅融合发展”;围绕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推出了草原“跳月”、果里“跳洞”、太平花灯等民俗文化系列特色旅游特色活动。
      跳月
    截至目前,龙里相继荣获“国家级养生养老示范基地”、“中国最美健康养生旅游名县”、“中国刺梨之乡”、“国家卫生县城”等国字号名片,成功创建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3个,国家水利风景区2个。  
 
民富村美:大旅游带来大变化
        在夏蓉高速公路龙里县境内,山上的“大风车”或停或转,时刻守护着过往的车辆;大山下脚的村庄溪流环绕、稻田阡陌,犹如世外桃源。掩映在绿树间的一栋栋青砖白墙小楼,让无数过往的车辆想靠近,沟起了车内人的绵绵乡愁……
         几年前,龙里县的坝上村还是一座经常被洪水困扰、百姓世代以种田为生的传统村落。破旧的砖房、瓦房散落在稻田间。
         如今,走进龙里的坝上村,一栋栋“别墅”式民居,清爽而整洁,房前屋后鲜花点缀,绿树环绕。
最吸引目光的是一座30多米高的精致美观古建阁楼。 站在阁楼上,龙里县投资5.6亿打造莲花生态湿地公园尽收眼底,古朴的风车、幽静的小道以及亭廊、绿树、花海、人工湖相互映衬,公园秀丽如画,美不胜收。人工湖是这座公园里最美的景色,湖岸杨柳青青,湖水清澈,湖面上蜿蜒的小桥将湖心岛和外界相连。湖中的喷泉随着音乐声轻快舞动,灵动美妙,让人难舍离去。
        坝上村
      环顾四周,努力搜寻,以难寻过去村庄的影子。
     “ 以前出门就是泥巴路,狭窄难走,现在出门就是公园,道路干净整洁,没有想到变化这么大,这是我们的福气”当地村民陈启和感叹说。
       村子变漂亮了,游客来了,当地村民开启了农家乐、小商店、农村淘宝等,打起了致富的“小算盘”。“以前要外出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就可以赚钱了。”农家乐老板王女士说。
       据了解,坝上片区原来有349户1280人,其中有70%以种田为主,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30%在外打工。如今,村里这30%的人做起服务业,70%的人就近务工,每人每天工资收入都在100元以上。
       坝上村的变化仅是龙里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龙里以莲花休闲体验区、龙里大草原、投资10亿元的油画大草原、投资100亿元的龙里水乡旅游生态城、投资7亿的龙门武侠小镇等项目拉动,以及八一公园、龙架山国家森林公园、十里刺梨沟3A级景区、双龙小镇巫山峡谷4A级景区等景区引领,带动了全县50余个村、数万村民吃上旅游饭,呈现出一幅山青水洁,民富村美的生态画卷。龙里驶入了全域旅游发展的快车道。
 
 
 

多彩图文更多>>

酷游贵州

手机端

黔行小程序

旅游专题策划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