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画廊六枝”依然妍丽: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小城美不可言,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柏油大道通畅便捷,一个个风情饱满的广场点缀其间……使六枝特区这个地处乌蒙山腹地的小县城容光焕发,尽显勃勃生机。
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百姓生活欣欣向荣,翻开发展新篇章的正是小城镇建设。
围绕建设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先行市的目标定位,六盘水坚持走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路子,以示范小城镇建设为引路,把“绿色”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底色,尤其是2016年11月,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在六枝特区召开以来,六盘水的“名头”更响,络绎不绝的游客纷纷来到六盘水感受小城镇建设的魅力。
六盘水的小城镇建设坚持科学规划。按照“精、美、富、特”要求和“八规合一”要求,初步建立了由总规、控规和专项规划组成的规划体系,为城乡规划“一张图”管理提供了依据。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原则,成功打造岩脚镇、郎岱镇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古镇,打造石桥镇、玉舍镇、大河镇产业鲜明的实业小镇,打造羊场乡、落别乡等一批民族风情浓郁的民族小镇。
小城镇一头连着聚集人口、改善生活条件,一头连着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通过发展一产、三产,带动二产,六盘水市的小城镇经济得到全面发展。近三年来,示范小城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68家,创建小微企业1221家,创建返乡农民工创业园或小微企业园9个。小城镇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91.52亿元,建成“8+X”项目572个,市民广场23个,小城镇商贸中心70个,121个村实施镇村联动建设。
在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六盘水市以“三变”改革为引领,不断推进规划体现、经营管理体制、户籍制度等重大改革,着力破解了城镇有效供给不足、要素流动不畅、公共服务不优等问题,探索出“一个金融机构+一个平台公司,投资不低于1亿元资金帮扶一个乡镇”的“211”投融资模式,探索了“1+N”提级改造等城镇建设机制,促进城乡资本流动、劳动力流动、土地要素流动,通过改革,达到了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目标。
全市10个示范小城镇中,郎岱镇、岩脚镇、柏果镇、玉舍镇、石桥镇是5个省定省级示范镇;木岗镇、发耳镇、大湾镇、羊场乡、英武镇是省定市级示范镇。主体功能定位为旅游服务型的有石桥镇、玉舍镇、羊场乡和英武镇。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形成乡村与城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示范小城镇招商引资项目完成38个,签约资金44.8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75亿元;新增城镇人口9894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11793人。
1778项涉及产业发展、社会管理、民生事业等经济管理权限下放到示范小城镇。6个示范小城镇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共计80810亩;2013年以来农村居民自愿转为城镇居民共有13899人,4328人获得保障房安置,1899人安排公益性就业岗位。注册地在示范镇的企业有7539家;获得“3个15万元”支持企业数672家;建立返乡农民工业园或小微企业园9个。农村信用社、农行、工行、邮政银行等21个金融机构网点入驻示范小城镇办公,近三年共获得金额贷款30.83亿元,开展农村权属证书抵押质押业务共55笔。六枝特区、盘县列入全省首批20个整县推进小城镇建设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