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镇(Qingyan ancient town)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始建于明朝。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青岩镇的镇容布局沿袭明、清格局。青岩镇民风古朴,物产丰富,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古镇内有九寺、八庙、五阁、二祠、二宫、一院、一楼、石牌坊、城墙等古建筑群。作为贵州省历史文化古镇,青岩的文物点多达百处,其中23处已收入《中国文物地图集·贵州分册》。2010年,青岩古镇成功通过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同年青岩古镇获得中华诗词学会授予的“中华诗词之乡”称号,率先成为了全国的诗词之乡。2013年在顶峰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旅游规划项目中被誉为中国最具魅力小镇之一。
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已有六百多年历史。
明初,青岩古镇设屯堡。天启四年至七年(1624~1627),布依族土司班麟贵建青岩土城,领七十二寨,控制八番十二司。青岩古镇作为军事要塞和所占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后数百年,经多次修筑扩建,土城垣改为石砌城墙,街巷用石铺砌。四周城墙用巨石筑于悬崖上,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城内3平方公里范围,文物景点近百处。
中央王朝为控制西南边陲,洪武六年(公元1373这年)置贵州卫指挥使司,以控制川、滇、湘、桂驿道。青岩位于广西入贵阳门户的主驿道中段,在驿道上设置传递公文的“铺”和传递军情的“塘”,于双狮峰下驻军建屯,史称“青岩屯”。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青岩屯”逐渐发展成为军民同驻的“青岩堡”。
青岩古镇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建筑。爬上镇边一侧不算太高的山坡可以鸟瞰小镇的全景,小镇并不是建造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建造在高低不平的山坡面上,从高处望去,整个小镇的格局给人一种在别的古镇中难以看到的立体美感。青岩古镇中除了众多的寺庙,竟然还保留着一座基督堂和一座天主堂,多种宗教和谐共处,形成其独特风格。
象鼻木雕在青岩民居十分多见。大多用于房前挑檐枋,挑檐枋是需要承重的,将其雕成象鼻形,无疑是力量的体现。青岩民居的林柱子,其断面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方形抹角的。圆形、方形称圆柱、方柱,而方形抹角则被称为“芝麻柱”,原因是其柱形酷似芝麻杆。“芝麻柱”除具有一定的线条美而外,还反映出人们的“多子多福”、“步步高升“的传统文化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