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对于打造贵州总体蓝图,优化产业升级,提升旅游品质意义重大
贵州与旅游,就如一个硬币的正反面,紧紧缠绕。
而刚刚编写完成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又如一扇大门,将贵州旅游的崭新时刻默然开启。
对于远在千里之外的浙江,我们该抱有何种期待?如今的贵州旅游,又何以再次吸引浙江人的目光?
让悠游来带你寻找答案。
首先,我们展开了一次与贵州省旅游局局长的高端对话,用他前瞻性与战略性的独特视角,为你剖析为何规划中加入了“国家公园省”的全新概念,讨论新规划将如何改变贵州的旅游格局。进一步,我们还邀请了多年活跃在贵州旅游行业领域的两位成功浙商,与大家分享如何实现各自心中的贵州梦。另外,我们还请教了省内拥有多年经验的行业专家,点破贵州旅游在浙江省内的发展迷津,分享现状,展望前景。
当然,最少不了的,还是教你如何玩贵州!无论是春天的赏花摄影,夏天的清凉漂流,或是秋天的缤纷红叶,还是冬天的温泉美食,贵州总在一年四季的变换中持续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
除此之外,我们还精心献上游山玩水时最IN最新鲜的玩法,带你游走黔东南探寻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最后再来一次舌尖上的味蕾满足之旅。
就这样,让我们重新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看它的美丽,看它的蜕变。再一次,爱上贵州!
刚刚编制完成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贵州被全新定义为“国家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旅游品牌,究竟这对贵州旅游来讲,有何全新的意义?
贵州旅游的全新时代即将到来。当贵州被赋予“国家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旅游品牌,当厚厚的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破壳而出,贵州会因这一切焕发灿然一新的景象。
对于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浙江人,我们该有何种期待?值此历史性的时刻,我们摊开5万字的规划,直指5个浙江人最关心的问题,独家专访贵州旅游局局长傅迎春,以他前瞻性与战略性的高端视角,为你剖析规划将如何改变贵州旅游。
-钱江晚报:从前贵州的旅游形象品牌是“多彩贵州”,而最近编制完成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里又加了“国家公园省”,这个全新的定位因何而来?
傅迎春:“国家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是我省刚刚编制完成的《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全省旅游作出的总体定位。这一定位,是根据贵州旅游资源状况和旅游业发展作出的高度概括,彰显了贵州旅游特色性和吸引力,描绘了贵州旅游产品打造的总体蓝图。
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是旅游资源的富矿,雄山、秀水、怪石、奇洞、峡谷、温泉、瀑布、溪流、湖泊、湿地、草原、森林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贵州是天然大公园,处处是风景;是民族文化大观园,处处有风情;是全国人民的大花园、国民休闲地、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胜地。这一资源特色,说明贵州作为“国家公园省”这一定位是十分准确的。
在自然景观方面,全省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2.5%,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地区之一。在原生态文化方面,世居少数民族17个,多种族群和不同地域的文化因子相互涵化,形成“三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的文化原生性。在历史文化方面,“黔西观音洞”、“普定穿洞文化”遗址,春秋牂牁古国,夜郎文明,大明屯堡文化遗风,王阳明龙场“悟道”等,历史文化灿烂悠久、古朴浓郁。在气候方面,全省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15.6摄氏度左右,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构成独特的天然避暑型气候,是天然“大氧吧”、“大空调”。红色文化方面,贵州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经历时间最久、路线最长、故事最多的省份,尤以遵义会议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红军长征文化举世闻名。世界旅游组织原秘书长弗朗加利先生盛赞“贵州是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文化之州”。
贵州现有“中国南方喀斯特”、“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2个;侗族大歌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国家4A以上旅游区29个,黄果树等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贵州这一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是多彩而丰富的,这一特色对游客的感觉如春风浸润、染绿万物,因此定位“多彩贵州风”。
-钱江晚报: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产品的创新,贵州在这方面有哪些创新产品?贵州旅游的拳头产品又是什么?
傅迎春:近年来,我们的休闲度假旅游正在迅速崛起,像温泉旅游、修学旅游、森林滑雪、动漫主题公园、商务会展等一系列旅游新业态悄然兴起并快速发展,已经形成贵阳、安顺、荔波、凯里—镇远、黎平—从江—榕江、兴义—安龙、梵净山、遵义、赤水—习水—仁怀、织金—黔西、威宁—六盘水、乌江峡谷等综合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区;正逐步推出高原喀斯特生态、丹霞桫椤生态、苗侗文化生态和民族文化、屯堡文化、长征文化、国酒文化、阳明文化、洞穴文化、夜郎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以民俗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已成为贵州旅游新的亮点。
从产品空间分布上,已形成以贵阳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延伸的跨省精品旅游线:沿贵阳至黄果树高速公路与云南连接的,以观赏喀斯特景观和体验多民族文化为特色的西线黄金旅游线;向东沿伸至广西、湖南的黔东南苗侗体验原生态民族文化及自然生态的特色旅游线;向南沿伸至广西的荔波绿色喀斯特和布依、水、瑶民族文化旅游线;向北沿伸至重庆、长江三峡的长征文化、酒文化和丹霞风光旅游线。此外,进一步强化“春”赏花季、“夏”避暑季、“秋”风情季、“冬”温泉季的产品形象。
-钱江晚报:接下来,贵州旅游将如何在宣传和推广上下功夫?听说以后在淘宝网就能买到一系列贵州旅游的产品?
傅迎春:首先,我们将继续强化传统宣传营销。继续抓好国内国际重点客源市场的旅游文化宣传推介,继续在中央电视台推出“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展示等。
其次,我们还将全面构建贵州旅游市场营销体系,积极采用“节庆活动造氛围,事件营销引轰动,传统媒体强策应,新型媒体深突破”的立体化营销手段,实现贵州旅游整体形象多层次、多渠道、高频次、高密度覆盖。
另外,我们还会积极创新旅游营销推广,建立贵州旅游官方信息传播系统,推出有关贵州旅游的便捷助手软件、导航软件、游记软件等,打造一批民族风格的大型旅游演艺项目,举办“贵州旅游全球推广活动”等,让“国家公园省·多彩贵州风”的旅游品牌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今年10月26日,我们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了旅游战略合作意向书。主要开展四个方面合作。一是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结合贵州省旅游资源特色和阿里巴巴互联网平台优势,对贵州省形象、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产业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合作建立贵州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组织贵州旅游企业进驻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整合旅游企业资源,让贵州旅游企业积极利用淘宝网这一平台营销贵州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和旅游商品。三是共同建立“贵州旅游馆”。通过建立“贵州旅游馆”,与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联合宣传推广贵州旅游,计划将于2013年4月在贵州举办中国国内旅交会期间正式开馆。四是2013年国内旅游交易会贵州旅游产品线上销售。把贵州旅游产品进驻淘宝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线上销售同2013年在贵阳召开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有机结合,做成旅交会的一项重大活动,实现旅游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同步启动旅游产品线上销售。
-钱江晚报:对于长三角地区的游客,贵州省的市场定位是怎样的,如何吸引浙江游客前来旅游?
傅迎春:长三角地区历来都是贵州重要的国内旅游客源地,浙江是长三角的重要省份,经济文化发达,旅游资源丰富。浙黔两省经济文化融合性强,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这些年来,有大量浙江人到贵州投资兴业,开展经贸合作,有力促进了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浙江与贵州的旅游资源互补性强。随着长三角地区游客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增强,两地旅游的合作空间更加广阔、合作前景更加光明。
为更多更好地吸引浙江乃至华东地区游客赴贵州旅游,第一,我省将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具体和深化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全面拓展合作领域。充分发挥浙报集团和阿里巴巴丰富的传播资源、完善的传播平台、垂直的传播体系、创新的传播理念、便捷的销售平台、海量的销售数量等优势,让“国家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旅游目的地新形象深入人心,招徕更多游客入黔旅游。第二,加强浙黔两省旅游企业合作,推进两地媒体宣传、展览会、节庆活动、促销会、邀请考察、景区联合营销、组团社优惠等多形式的联合宣传促销,共同参与市场开发,促进浙江乃至华东游客入黔旅游人数大幅提升。
-钱江晚报:交通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在这方面,目前贵州有哪些正在进行的工作?
傅迎春:交通是促进贵州旅游业跨越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十一五”以来,贵州省致力于改善省内交通基础设施,着力突破瓶颈制约,把构建对外大通道作为交通网络建设的重要目标,抓住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厦蓉、杭瑞高速公路贵州段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与之相联的旅游圈交通网络建设,连接重要旅游区的高等级公路相继建成。过去五年新增公路通车里程3.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630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2066公里,贵阳始发航线辐射包括香港、台湾地区在内的57个大中城市及泰国、韩国等国家。
下一步工作中,在航空交通方面,我们将全面构建贵州航空运输体系。引入基地航空公司,到2015年,龙洞堡机场至国内省会城市及主要国家和地区航线增加到110条以上,联通港澳台以及东南亚、欧美、日韩四大入境市场;与北上广实现快线化运作,与主要城市实现密集化、无盲点化运作。
在铁路交通方面,加强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铁路大通道建设,尽快开工建设成贵、渝黔铁路,加快实施南昆、黔桂、渝怀铁路扩能改造等工程。加快贵阳到重庆、四川、云南、湖南、广西5条高速铁路的建设工作,构建3小时高铁覆盖圈。
到2015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左右。大力实施“六横七纵八联”高速公路网规划,以构建我省县县通高速公路体系为目标,全面建成我省境内国家高速公路,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实现贵阳通往其他8个市(州)高速公路通道以及打通贵州与周边(市、区)的高速公路通道,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500公里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