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畅游贵州 > 去哪儿 > 赏花悦目 > 正文

石阡龙塘之美在生态 最具投资价值

日期:2015-02-05 来源:  责任编辑: 0 我要评论0收藏

  中国苔茶之乡——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全县行政区域总面积2173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302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45万人。石阡先后获得了中国苔茶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矿泉水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最具投资价值重点县、贵州省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

  一、园区概况

  龙塘省级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区涉及龙塘、大屯、席家山、神仙庙、白泥塘、消溪、大山7个村50个村民组2200余户12000余人,区域内统一种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石阡苔茶,园区总面积12.514万亩(其中核心区2.044万亩,拓展区10.47万亩),于2009年规划启动实施,2010年建设成园,2011年初见成效,2012年获得省农委、省旅游局授予“最美茶乡”称号。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通过“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运作模式,完成园区内土地流转8600余亩,建成了6家苔茶专业合作社、12家小型加工企业。龙塘省级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成功挤进全省“5个100工程”,成为32个省级重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之一,在省级财政产业发展资金奖励评审中位居全省第五名。投资700万元的园区茶叶会展中心即将竣工。园区茶叶产量达357万斤,产值达1774.5万元,实现茶农人均增收168元。在园区内大胆探索“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模式,套种中药材5620亩、套种脱毒马铃薯1000亩、茶下养鸡70360羽。2014年联合县委党校、职校开展茶叶技能培训,共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1200余人次。全镇共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10家,总投资达162万元,惠及群众1000余户4700余人。

  二、资源环境保护

  经环保部门检测,园区内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在320天以上。园区内无重工业企业,无污染性企业。同时,镇党委、政府安排专业技术人员8人,在茶区负责茶叶栽培、采摘、加工指导,同时负责监管茶区内农药的零使用,保证园区内的石阡苔茶绿色无添加、无农残、无污染。同时气象部门还在茶区设立了人工降雨站,雨量监测点,有效的预防自然灾害带来的影响,将受灾可能性降到最低。

  三、龙塘省级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区解说词

  基本情况

  龙塘省级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区涉及龙塘、大屯、席家山、神仙庙、白泥塘、消溪、大山7个村50个村民组2200余户12000余人,区域内统一种植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石阡苔茶,园区总面积12.514万亩(其中核心区2.044万亩,拓展区10.47万亩),于2009年规划启动实施,2010年建设成园,2011年初见成效,2012年获得省农委、省旅游局授予“最美茶乡”称号,2013年被列入省级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中的前30个重点园区之一。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通过“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的运作模式,完成园区内土地流转8600余亩,建成了6家苔茶专业合作社、5家小型加工企业、1家龙头企业(希望集团)已完成厂房选址工作,将于明年正式建成投产。今年4月,在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竞争性奖励资金评审会上获得第五名。

  主要做法

  一是与扶贫开发整镇推进相结合,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把产业公路、农业综合开发、发季节蔬菜、林果绿化、小农水等项目进行整合,集中资金、集中力量、集中区域进行产业化扶贫开发,突出了项目建设的组合效应和产业发展集中连片的示范效果。

  二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一事一议”、危房改造、农村沼气、农业观光旅游等项目的实施,实现村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改善了生活条件,整治了村庄环境,突出了新农村的新面貌。

  三是与民心党建相结合,设立特色产业党工委,将支部建在产业上,围绕产业抓党建,形成了农村党建重产业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发展目标

  一是以茶建园,着力建设集“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旅游观光、茶叶加工培训、茶文化和民族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生态茶园绿色农场,构建“茶在林中、林在茶中、家在景中”的幸福美好新农村。

  二是以茶富农,使茶区人口主体成为茶农,茶农人均一亩茶以上,户均茶叶增收15000元以上。

  三是以茶兴镇,努力在“十二五”期间把茶叶发展成为全镇特色主导产业,使其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多彩图文更多>>

酷游贵州

手机端

黔行小程序

旅游专题策划
阅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