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畅游贵州 > 去哪儿 > 赏花悦目 > 正文

“上山下海”:投资贵州正当其时

日期:2015-01-26 来源:贵州第一旅游网  责任编辑: 0 我要评论0收藏

  2013年9月9日,第九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及经贸洽谈会(以下简称“泛珠大会”)将在贵阳召开,第三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以下简称“酒博会”)也同时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聚集贵州,在宜人气候中感受贵州之爽,在青山绿水中感受贵州之美,在多彩文化中感受贵州之博,在园区项目中感受贵州之进。

  近年来,贵州招商引资政策框架和工作模式日趋完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强调对招商引资的高度重视,承诺贵州能给客商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周到的服务。贵州以开放、主动、包容的态度进行招商引资,不仅敞开山门“走出去”,更要创造条件“请进来”。
  “贵州是中国目前最后的一块投资宝地!”正如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宗庆后曾这样盛赞贵州。如今的贵州,不仅是景色怡人、生态良好的生态省份,更是一片蓬勃向上的投资热土。
  走出去 “海”阔凭鱼跃
  北京、重庆、台北、香港、深圳、广州、昆明……这一年,贵州招商引资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尤其在是泛珠三角区域的省(市),贵州连续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可见“下海”决心之强。
  在北京,贵州省委、省政府举办了面向全国优强民营企业招商项目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共签约项目129个,签约金额1203.07亿元。会上,众多知名企业家表达了对贵州市场的认同。
  在台北,“多彩贵州旅游推介会”展现了贵州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吴伯雄,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林中森等嘉宾表示,贵州和台湾的合作有很大空间,到贵州投资对台商很有吸引力。
  在香港,2013贵州·香港投资贸易活动周硕果累累,集中签约60个项目,签约金额达262亿美元。2011年以来,贵州连续3年赴港招商,前两次共签订合作项目132个,总投资近300亿美元。
  在深圳,第九届文博会上,贵州文化企业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共签约47个项目,总金额达195.52亿元,创下历届文博会签约金额之最。
  ……
  打开山门走出去。贵州把扩大开放摆在重要位置,以开放支撑发展、以开放促进开发、以开放倒逼改革,不断优化提升发展环境,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提高贵州对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在各地连续举办招商引资推介会、鼓励本土企业走向国内国外市场,就是要以积极的姿态展现贵州良好的投资环境,让更多的客商发现贵州、了解贵州、投资贵州。
  “贵州现在最核心、最关键的就是全方位扩大开放,借助外力加快发展。”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表示。贵州正以兼容并包、兼收并蓄的姿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发出贵州声音,增进外界对贵州的了解,增强贵州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下海引资”,贵州凭借的不仅是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更是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日益雄厚的经济实力。
  “近年来,贵州抢抓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加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发展成绩斐然,政府服务不断提升,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认为,贵州正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和发展平台上,企业投资贵州转型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也表示,“如果说在全国选三个发展前景最好的地方,贵州一定是其中之一。”
  企业家的认同,体现了贵州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当前,贵州发展态势良好,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巨大投资和转型空间,多种机遇和多重红利正在叠加释放,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突出,旅游业“奇兵突出”,工业“后发赶超”,生态建设“引领风尚”。
  投资贵州正当其时!贵州以改革者的姿态“下海引资”,传递的正是这样一个积极的信号。
  请进来 “山”高任鸟飞
  “投资贵州,我们很有兴趣!”8月18日,第三届全国广东商会会长联席会议暨经贸合作座谈会在贵阳召开,来自浙江、内蒙古、山东等省市广东商会的企业家悉数到场。听了贵州的招商引资推介之后,许多粤商对入黔投资产生了兴趣,立即进行实地考察,评估在贵州办厂或开办分公司的可行性。
  对于这些企业家而言,投资贵州,他们不仅有兴趣,更有信心。目前,在贵州投资的粤商企业已达700余家,投资总规模达1000多亿元。
  近年来,贵州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营造重商尊商的投资氛围,让企业“想进来”、“留得住”、“能发展”。省委书记赵克志曾说过,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贵州将大力营造重商崇企的氛围,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尊重老师一样尊重老总,使投资创业者在贵州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省长陈敏尔表示,贵州将为各方企业和机构投资创业创造好环境,“你投资、我服务、你发财、我发展”是贵州的“招商信条”。
  贵州省提出,全省上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为招商引资服务”,并要求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号召力、影响力和推动力,形成良好的招商氛围。与此同时,贵州省委、省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最大程度上为到贵州投资创业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优化投资环境考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投资促进推动机制。2013年5月,省政府印发《当前全省改革开放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改革开放年”的决策部署,创新招商引资举措,大力推行招商引资项目代办制和并联审批制度,抓紧编制全省招商引资中长期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的力度。
  投资环境渐趋完善,服务质量日益提升,政策红利逐步释放,贵州开放怀抱,给予企业投资创业足够广阔的空间,不仅要将优强企业请“上山”,更要借力发展,实现双方共赢。
  强内在 民企激活经济潜力
  在中国,民营企业越活跃、资本自由度越高、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比例越大的地方,经济发展就越好,反之,经济发展就越滞后。
  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政府对待民营企业的态度,往往能很快改变企业家对该地区的看法,对投资资金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说是招商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贵州发展民营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连续出台《关于大力推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意见》、《贵州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等文件。2011年3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了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计划”。
  2012年,作为“三年倍增计划”实施的第二年,贵州民营经济实现了“三个提前、五个突破”:民营经济比重、民营经济专利申请及授权量提前实现;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2600亿元、民间投资突破3400亿元、新增就业突破60万人、缴纳税金突破550亿元。2012年,贵州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为40%。
  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有效激活了市场,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在贵州“招商上山”、“下海引资”的过程中,民营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招商上山”时,贵州本地民营企业积极与外地企业洽谈,寻求合作机会,搭建交流平台,以良性竞争谋求共同发展;在“下海引资”时,贵州本地民营企业勇敢“走出去”,展现技术优势,吸引注资,成为招来企业、吸来资金的“吸铁石”。
  从实践层面来看,“力帆时骏”等一批知名民企进入贵州,“老干妈”、“益佰”等贵州本地民营企业也开始借助资本市场拓展生存空间。这些企业成为贵州创新与开发的市场样本,为贵州招商引资积聚起吸引力,充分体现了民营经济在贵州“上山下海”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
  无论是“下海引资”,还是“招商上山”,贵州已经向社会展现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决心。贵州承诺,将打造具有商务成本优势的环境,坚持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手抓,倾力打造优质服务的高地、要素聚集的洼地、投资创业的福地。

多彩图文更多>>

酷游贵州

手机端

黔行小程序

旅游专题策划
阅读排行榜